追忆经济学家于光远:耄耋之年仍下基层调研
原标题:追忆经济学家于光远:耄耋之年仍下基层调研
昨日,于光远的爱人孟苏(中)及亲属。
昨日,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追悼会在北京医院举行,他的家属手捧遗像向灵车走去,身后是于光远的遗体。 本版摄影/实习生 王飞 摄
于光远的秘书胡冀燕作最后的告别。
时间:昨日上午9时
地点:北京医院
场景: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于光远的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昨日上午9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于光远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
于光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因病于9月2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8岁。
送别
国内学生都来送恩师
昨日上午,雾霾未散,天空灰蒙蒙,北京医院告别厅外长长的队伍中,有于光远生前的老友、同事还有学生,他们手持白菊,胸前佩戴白花,等待最后的告别。
于光远夫人孟苏在女儿搀扶下,守候在于光远遗体旁,答谢着前来鞠躬的人们,告别厅中央,于光远身盖党旗,躺在红白花丛中。
昨天,于光远在国内的学生都赶来送老师最后一程,他们最年轻的也已过天命之年,很多人已白发苍苍。
“于光远老师一辈子都坚信马列主义。”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教授时永松说。1979年,时永松是于光远在中国社科院任副院长兼任马列所所长时的首届研究生。
“独立思考,只服从真理”是于光远几乎在每次研讨会上都要重复的话,时永松回忆,“我记在笔记本上,也成了我的座右铭。”
于光远经常出国参加外事活动,时永松说,“他一回来就召集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把国外见闻讲给大家,拓宽我们的视野。”他倡导研讨式学习,每次一个学生重点发言,其余人“围攻式”提问。
于光远的最大期待就是希望这一届学生们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现在我们绝大多数都在理论战线,算是告慰老师了。”
最后,很多学生站在告别厅里合影,想留住送别恩师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