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用AI帮人“复活”亲人老照片!法学专家却说……

清明节到了,人们陆续开始祭扫,缅怀逝去的亲人。而就在此时,一则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AI)技术“复活”逝者的新闻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伙帮500人“复活”亲人老照片

小伙朱林来自安徽省,高中毕业,平常喜爱研究电脑。创业失败后,他回家做起了AI修复老照片的工作。

现在。他是一名老照片“复活”师,专门帮人制作动态老照片。

清明前夕,许多人找到他,希望帮忙修复离世亲人的照片。比如,有的年轻客户想见6岁就失去的父亲。

通过AI技术,他将一张张原本泛黄、模糊不清的老照片变得清晰,被修复的人脸甚至还能眨眼、微笑、摆头。

很多顾客“再见”亲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截至目前,小伙已经帮500人“复活”了逝去亲人的老照片。

对此,许多网友表示赞同,认为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已故亲人向自己微笑非常暖心。

也有网友称,这个工作出发点是好的,但还是有点吓人,有些瘆得慌。

还有网友指出,通过AI技术“复活”亲人照片是否存在隐患?从法律角度是否站得住脚?如果存在问题应该怎么办?

用AI技术“复活”亲人照片

各国是这样应对的

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杨华介绍说:“‘复活’照片是利用了一种名叫‘深度伪造(Deepfake)’的技术。通过将图片或视频合并叠加到源素材上进行样本学习,将声音、表情及动作进行拼接,经过‘换脸’,老照片也就‘动’了起来。”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想到了一个月前还特别火的“蚂蚁呀嘿,蚂蚁呀呼,蚂蚁呀哈,蚂蚁呀哈哈”?

相信不少人都被这个魔性的音乐配合着夸张扭动的变脸视频刷屏了,而这款利用AI技术的换脸软件从2月底冲上苹果App Store免费榜第一仅几天,就因涉及隐私安全等问题于3月2日凌晨从App Store中国区悄然“下架”。

对此,杨华表示,这项AI技术在国外是受到限制的,有些国家甚至明令禁止对某些人的面容进行“深度伪造”。美国是最早提出对“深度伪造”技术进行立法的国家,与“深度伪造”技术直接相关的法案最多,而且从联邦到各州政府层面均有部署行动。2018年12月,美国参议院提出《2018年恶意伪造禁令法案》,违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面临10年监禁。在应对“深度伪造”技术上,欧盟则主要通过个人信息保护和虚假信息治理等法律法规来从法律层面限制人工智能伪造技术的应用。

而在我国,今年3月18日,国家网信办和公安部也联合针对涉“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指导部分地方网信部门、公安机关依法约谈了11家企业。

针对“深度伪造”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否存在法律隐患?杨华表示,这项技术其实潜在涉及着当事人的人格权、肖像权与名誉权等相关问题。肖像权作为人格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公民都享有的一项权利,无论当事人是否在世。

杨华还表示:“许多人会在不同场合下运用与情景、心境相匹配的表情,倘若通过‘深度伪造’,一些本该严肃的场合却让当事人大笑,可能涉及到对其名誉权的损害,存在更大的风险。”

法学专家表示

“深度伪造”易致个人信息泄露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宪权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法律隐患也越来越大,十分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杨华表示,无论是逝者家属自愿找到商家要求对逝者照片进行AI修复,还是一些有心人士进行带有其他目的的操作,如果追究起来,都会面临法律问题,只是涉及到法律责任承担的大小比重如何分担。倘若发现自己的照片遭到“深度伪造”,可以主张追究伪造者的法律责任,若照片中的当事人已经去世,其继承人有权代为行使法律责任。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刘宪权还表示,单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未存在侵权问题。如果用AI技术进行换脸或对当事人进行恶搞,但未经过当事人或其家属的同意,或将面临侵犯当事人名誉权等法律风险。甚至,如果将“换头术”运用到人脸识别中,进行财产处理等,还有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

有律师表示,上述情况主要涉及死者家属的精神损害问题,无论是支付宝、微信等支付APP,还是小区里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都可能存在法律隐患。规范人脸识别技术迫在眉睫,应从立法层面对能够采集人脸样本的系统进行管理,规范人脸识别采集的权限,杜绝技术的滥用。

来源:法治日报综合新快报、看看新闻Knews

原标题:《小伙用AI帮人“复活”亲人老照片!法学专家却说……》

2024-11-20 14:55 点击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