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山下】情愫

刚装修好的新家里安放了一张木案,2米长,1米宽,厚重结实,紫檀色的纹理清晰漂亮,来家里的亲戚朋友都会驻足跟前,端详摩挲一番。当得知这案子是手工制作且花费不菲时,有人不解:“买一张不更实惠些吗?而且商品家具的涂装工艺更光滑润泽,何必费力气自找麻烦?”的确是这样,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它不仅仅是一张案子,里面蕴含着的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大约2000年春,亲戚拿来一棵拇指粗的香椿树苗种到院里,说这椿芽味儿不同一般。全家人细心呵护,树苗渐渐粗壮,五六年之后树伞撑大,蹿过了房顶,随后又在它旁边种了一棵樱桃树。我家成了整条街唯一一家院子里有树、而且没有硬化地面的人家。

有几年每到开春,按照老人们介绍的经验,我都用菜刀在树身上划几道,说也奇怪,那树迸着缝儿长粗长高,每年尝鲜的亲朋邻居有几十家,摘取高处的椿芽必须上到平房上,还要借助长竿钩子。来我家采摘椿芽竟成了一些亲友邻居的惦念。到了秋冬季节,红红黄黄的叶子铺满了院子和房顶,又成了孩子们打滚玩耍的天堂。

2021年夏,整村拆迁在即,香椿树的胸围已难以合抱,有两三拨人想以百八十块钱买走它,我都没好气地说:“去去去,不卖不卖不卖!”为防不测,我精心制作了一块保护牌,写了“珍稀保护树种”字样钉在树上,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拆迁后那一大片废墟中只剩下我家的两棵树在风中作伴舞蹈,每天上下班途中,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眺望一眼。

但是我知道,这树终究是保不住的,它的归宿在哪里呢?我一直有个愿望,想拥有一间书房,何不用这树做一张大案子?还有一层原因。我家责任田对面有个湮灭的古村落叫丁郎寨,有《廿四孝故事·刻木事亲》中的主人公丁兰的故居和墓葬。本地相传,丁兰供奉的父母遗像就是以椿木雕制的。因为制作繁难,后来人们用椿木制作神主牌来代替了,也因此,椿木在民间被视为“木中之王”。用木中之王做一书案,岂不美哉!

次年开春,草木萌芽之前,我请人把树放倒、打截,拉到锯木厂解板,然后拉到亲戚家的空院子里阴干。今年春天,板材早已干透,辗转寻到一位老木匠,耗时半月,做了案子、书桌、小茶桌各一张,至于工价,一分钱都没还口。拉回家后,又请人打磨了家具,自己买来木蜡油细细地涂了两遍,呈现出当下的效果。

我还请老木匠用余料刮了两块木板,请郭武兄弟写刻一副楹联悬于阳台两侧:遥瞻玉泉摩诘画,近观兰台少陵诗。

我用它读书、写字、喝茶、吃饭,孩子们来了写作业,客人来了围案聊天——香椿树没了,它焕发出的新的生命成了我朝夕相处、抚慰人心的新伙伴。

原标题:《【万安山下】情愫》

2024-10-11 19:16 点击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