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入殓师日常:穿红裙子给逝者做按摩,一般人不敢从事的职业
原创 国外入殓师日常:穿红裙子给逝者做按摩,一般人不敢从事的职业
2025-02-21 09:00
发布于:天津市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关于生与死的讨论,自古有之。
在漫长久远的历史中,人类对于死亡后的一切特别看重,在岁月的沉淀下衍生出独有的丧葬祭祀文化,有相位风水之学,有陵墓祭祀之礼,即使对于下葬的日子和时辰,都有一套严格的说法,给死者装扮,让其体面的告别世界,也是这种特殊文化的一个分支。
国外也有类似的职业,一般由女性担任,出于对死者的尊敬,在为死者收敛妆容时一般身着红裙,当然以中国庄严肃穆的礼仪是无法理解的,只能说文化不同,习俗也有差异。在敛装的过程中,要与死者近距离接触,甚至要给死者做按摩,故寻常人等敬而远之。
起源甚早,历代传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外最早为死者装扮清洗的礼仪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文明,古埃及人为了保证死者的不朽,成就神灵之位,会对死者的身体进行彻底的改造。
去除身体内部易为腐烂的部分,包括大脑和内脏,用当时最为名贵的香料和防腐效果极佳的碱性物质填充,之后用经过特殊溶液浸泡过的白布将尸体整体包裹。
在这个现在看来较为残忍的过程中,神职人员会对死者已经被防腐处理破坏的身体进行整理和敛容,程度之大不亚于现在的整形手术。
随着文明的进步与时代的更迭,这种入殓仪式被广泛接受传播的同时,装殓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去除了较为血腥的人体改造,只保留了对死者较为表象的处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丰富了包括为死者按摩等内容。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为灿烂辉煌文明的古中国,对于身体的一寸一肤尤为看重,即使在活着的时候都不敢有所损毁,更不说生老病死之时,对身体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是被视为不敬祖先的疯狂之举。
故而古代中国的入殓仪式同现代基本接近,只是对死者的妆容进行较为简单的装饰。
不知是出于保证死者的精魂不散还是延缓的身体腐败,古代的入殓师往往在死者的口中塞一个圆珠,多为玉石制成,颇为名贵,入口之前需要经过严格复杂的祭祀开光,这玄而又玄的过程给了圆珠一个玄而又玄的名字,"定魂珠"。
身着红裙,常人难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元文化的差异,使得同一件事物也被属于不同的意义。一个简简单单的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标志,而到了国外,在入殓这个极为特殊的场合,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
国外的入殓师多为女性,故一般身着红裙,在停尸房来回游荡,在中国人眼中是颇为诡异的一幕。入殓师首先做的并不是直接为死者梳妆打扮,而是彻底的清洗身体,全身上下,一干二净,让死者干净的离世;
梳洗完毕之后,开始涂抹用于防腐和润滑的精油,为死者按摩,让紧绷尸体放松的同时有助于更好的上装,最后一步便是化妆了,根据不同死者的特点,恢复生前最为光彩的一面,体面的离开人世。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入殓师这份职业的意义便在于后半句,令人尊敬,但在不理解的寻常人眼中,也令人生畏。害怕沾染上莫名的细菌病毒,影响自身的健康;害怕引来不可名状的厄运和鬼神,毁了自己的一生;
即使是那个阴暗冰冷的入殓室,也让人望而却步...。社会中到处弥漫的刻板偏见,使得有勇气承担这份职业的人少之又少。有时候,理解如生命般可贵,希望世界少一分偏见,多一分包容。
古今中外,各有千秋
关于入殓的仪式,传承千年,早已约定俗成,有了一套固有的仪式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尊敬,又因为时间与文化的加持,这套仪式不断的更新换代,形成了今天各个地区形式多彩的入殓文化。
今天的中国,入殓师的职业是向欧美国家引入的,不同于我们土生土长的入殓者,缘由在于建国以来我们丧葬文化的变迁,由传统土葬改为了鼓励火葬,似乎不再需要入殓的职业,对这个行业的文化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为了谋生,人们纷纷改行,使得入殓文化出现了断代。所以,外来的入殓职业占领了这片空白的市场,并在大城市兴起。
然而,由于对入殓职业的偏见始终存在,即使外来文化入侵,对于这片庞大而空白的市场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奇货可居的入殓师,薪水也一路水涨船高。
今天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若想领略传统的入殓文化,或许只能通过一些影视、文学作品来了解,《鬼吹灯》精绝古城卷中,精绝女王的尸体保存千年而不朽,容颜不老,栩栩如生,这当然是文学作品天马行空的想象,却让人觉得如此的神奇;
马王堆所发现的汉墓女尸,身体有形,千年不腐,口齿依存,容貌可辨,这是真真正正千年前的尸身,依然可以完整无缺的保留到今天,可见我国古代的入殓技艺也是堪称一绝,不亚于别国。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一名外国入殓师的日常,便是身着红裙子给死者做按摩,从事寻常人不敢做的举动。
在不理解的芸芸众生眼中那些可怕的举动他早已习以为常,带着超乎常人的细致与耐心,顶着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压力,默默从事着这份高尚的职业。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对于生与死的话题我们一直较为避讳,因为它似乎有着奥妙无穷的规律,生死有命,却让人们难以把握,故而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我们都主观的想要躲避。
其中便包括入殓师的职业。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或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有所改善,但"存在即为合理",这份职业背后的意义值得每个人去尊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