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美女当入殓师 一年四季可供选择服饰基本都是黑色和蓝色

门渴欣是一名90后美女,殡葬一条龙4008341834时髦、漂亮,喜欢音乐、阅读、逛街。在人生的尽头,她用妙手为逝者化妆, 让逝者的妆容安详淡然,她的职业是入殓师。工作中的门渴欣身着黑衣西装走在长长的廊道内,因为职业的特殊,一年四季可供选择服饰的颜色基本都是黑色和蓝色。

门渴欣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梦想成为一名知名女歌手。大学毕业的几年中曾经进行过职业歌手的比赛和相关的教育行业,因为爷爷、父亲都在殡仪馆工作,从小家中的耳濡目染让她对逝者有着别样的认知,三年前毅然选择到长春市殡仪馆工作。她喜欢的歌曲是那英的《梦一场》,她说现在的职业并不影响她的梦想。 接待逝者及家属、化妆、安排房间、协调遗体火化时间及遗体告别仪式的准备等等,这是一名入殓师基本的工作流程。

第一次进入化妆间,她并未感到害怕。“殡葬中心经常接待的逝者都是因病或自然死亡的,爷爷常叮嘱我,让我就当他们睡着了。化妆间都是敞开式的,经常有人经过,所以没有外界谣传或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门渴欣说,相对比来说,值夜班要让人恐惧一些。

门渴欣告诉记者,殡葬服务由于入殓师工作的特殊性,除了日常工作外,她们还要值夜班。“我们上一次班都是一天一宿,晚上10点以后,大楼里就剩下我自己,而且还要时刻关注各房间存放遗体冷柜的温度。”门渴欣说,第一次值夜班她也有些忐忑。

空荡荡的大楼,就她自己,心里能不怪怪的么!她也曾靠看书转移注意力。当时觉得时间过得慢,希望快点天亮,并希望有同事来交接班。干一行爱一行,时间久了,经历的多了,也就逐渐适应了。

门渴欣目前仍是单身,她觉得爱自己人会真正理解自己的职业。在他的爱情观中,自己职业是给逝者尊严和体面,爱情没理由让自己放弃工作。

她有着音乐人的梦想,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是对梦想的一种历练,殡仪馆人生路长,活好当下。她希望照顾好在世的亲朋好友,好好爱身边的人,这世上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了。

相关新闻 殡仪馆推故人沐浴 中国版“入殓师”揭秘与尸体打交道的经历

2016年4月23日讯,“故人沐浴”的仪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直至周朝时期也将其纳入正规的礼法当中,从此故人沐浴也正式成为中国殡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113684648_14188639060341n

入殓师从头到脚为亡者仔细擦洗身体,一丝不苟地整理遗容

2016年4月21日,西安市殡仪馆,入殓师从头到脚为亡者仔细擦洗身体,一丝不苟地整理遗容,让逝者干净、美丽地离去。

电影《入殓师》中为故人沐浴洗礼的画面曾经震撼过很多人,在感叹生命的来去匆匆时,人们总希望用一种感恩、感怀的心态面对这一切。4月21日,在西安市殡仪馆一场“故人沐浴”的洗礼仪式让许多人驻足观看,在对逝者表达最后尊重的同时,丧葬一条龙也让生者接受一场生命的洗礼。

“故人沐浴”每个环节都透露着“敬意”

与以往殡殓操作的化妆环节不同的是,“故人沐浴”的净身更为全面、细致和人性化,也更有助于逝者最大程度恢复良好的体貌状态,宽慰家属心灵。

此次西安市殡仪馆特意安排邀请了被誉为中国“故人沐浴”第一人的吴津娜和助手滕芝琪两位入殓师进行现场演示。记者看到,“沐浴”服务是在一间雅致、肃穆、暖色调的遗体单敛房内进行,家属可以坐在一旁观看服务全过程。入殓师在正式开始操作前,会先向故人恭敬地鞠躬示意。

之后,完整的“沐浴”服务主要包含初步清洁、面部清洁、指甲清洁与打磨、四肢和身体清洁、洗发吹发、喷涂保湿液、更衣、化妆等步骤。根据家属需求,具体的服务内容还可作增减。

伴随着室内柔和的乐声,入殓师抚摸、揉搓、擦拭等每一个动作都轻柔而舒缓,显示出对逝者的尊重。

过程中,倘若自己的身体遮挡了家属视线,入殓师会在单个步骤完成后转向家属鞠躬致歉,每一个环节都透露着对生命无限的敬意。

“故人沐浴”文化起源于中国 对逝者最后的尊重

有着8年从业经验的吴津娜被誉为中国“故人沐浴”第一人,她告诉记者,整个“沐浴”过程很久,服务项目不同,需要耗时15分钟至少45分钟不等。

“不论生前生后,白事公司人的尊严都不该受轻视。”吴津娜说到,自己在沐浴过程中会随时与故人“对话”,她觉得这是一种心灵交流。

记者了解到,“故人沐浴”的仪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直至周朝时期也将其纳入正规的礼法当中,从此故人沐浴也正式成为中国殡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随着历史的迭替、文化的传播,我国为故人沐浴的观念与做法也跟着外传,影响了亚洲乃至各地,在各国与各地区之间也都秉承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的提升着故人沐浴的内容。

据西安市殡仪馆副馆长刘方介绍,之所以有请吴津娜老师过来做这场“故人沐浴”洗礼仪式是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不论到来还是离开都应该让更多的人怀有感恩之心。

“生命的出现令人欣喜,但生命的陨落却总得不到最大的尊重,通过这样一场洗礼仪式,希望能够让生者的我们理解生命传承的意义,在生命离开的最后时刻尽善尽美的给予最大的尊严。”刘方说道。

相关新闻 八宝山殡仪馆即将引入“故人沐浴”服务

23岁的刘蕊,丧葬服务公司文文静静,一说话就脸红,不擅长跟陌生人打交道。考大学时想当聋哑老师,可惜特教专业只收文科生,而她是一名理科生。妈妈建议说,咱学殡葬服务吧,不用跟陌生人说话。于是,她成了一名入殓师。在上海工作6个月,为近400名逝者沐浴。2016年上半年,八宝山殡仪馆将推出“故人沐浴”服务,刘蕊和她的同事们将把这项服务带到北京。

讲述不敢碰那个溺水的孩子

一副水乡姑娘模样的刘蕊,却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人。跟朋友在一起时是个大“话唠”,却羞于跟陌生人讲话。殡葬这个行业是妈妈替她挑的,她觉得挺好,不用多说话,自己又喜欢,还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

为“故人沐浴”这项服务,最早由上海各殡仪馆推出,殡葬礼仪服务不过两年时间,第一年,没什么反响;第二年,业务量爆棚。如今,刘蕊工作6个月,已经为近400位逝者沐浴更衣。

第一位服务对象是一位高龄去世的老爷子,很安详,真是驾鹤西去的感觉。刘蕊说,“一点儿也不害怕。”她生性羞涩,但不怕死人,“他们又不会起来咬我一口”。

沐浴服务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简单的就是洗头、洗脸。复杂的有全身沐浴,修理指甲,敷面膜,按摩手足。逝者裸身躺在沐浴床上,覆盖在粉色毛巾下,刘蕊的动作轻柔又充满仪式感,整个过程长达30分钟,虽是全面沐浴净身,在两条毛巾的交替覆盖下,并不暴露逝者的遗体。很多观礼的家属都会哭着感谢她:“我们都没有这么给他洗过澡呀!”

“我看过日本电影《入殓师》,惊讶于入殓师怎么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为逝者擦拭遗体,更换寿衣,却又不暴露任何身体部位——简直是出神入化。现在,我也可以做到了!没有秘诀,只有一条路——练!我曾经给300斤的逝者沐浴,可以麻利给他翻身,不暴露身体肌肤而冲洗干净遗体。”

相比《入殓师》的主角小林大悟被迫做了“纳棺师”,刘蕊自认比小林幸福多了,“我主动选择这个行业,因此工作的时候很踏实,很投入,没有什么不适感。”唯有一次,她在工作中哭了。死者是个溺水而亡的小男孩,10来岁的样子,虎头虎脑。“那是我第一次不敢碰遗体——不是不敢,是心疼,怕弄疼他”。

“有一位女孩,24岁,自杀。年龄与我相仿,给她沐浴的时候,我恍惚间看到自己躺在上面。还有一次,逝者是个车祸去世的年轻人,肋骨这一块被撞没了。晚上我洗澡的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想像着肋骨没有的样子——我其实很害怕死,我要好好活。”

沐浴都是用温水,只有一次刘蕊用了凉水。“逝者是位17岁的小伙子,车祸去世,颅骨裂了,用热水会让脑后面的血流出来,为了不让家属察觉到,我们改用凉水洗,敷上面膜后,小伙子神采奕奕”。

去年早些时候,刘蕊父亲因癌症去世。“我那时候正毕业答辩,如果他能晚走两年,如果他能等到我上班,我一定给他洗个澡,让饱受癌症折磨的爸爸,能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地走”。

“每一个生命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在父母或者护士温柔的手里清洗干净;每一个生命在别人的哭声中告别这个世界,也有权利让我们帮他们清洗干净。”刘蕊说,“既然这是家属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亲人,我们就让他在这一刻变得最美,最安详。”

改变可为逝者选择防腐服务

不是所有的遗体都可以沐浴。有传染病的自然不用说,火灾、严重车祸、冷冻时间很长的逝者都不宜沐浴。上海等南方城市能开展“故人沐浴”服务,也在于与北京不同的殡葬理念——在南方,逝者遗体多是防腐处理,而在本市,逝者遗体多是冷冻保存。

“遗体冷冻是一种必要的保存方式,但有时候确实会让人感觉不是很人性化。”八宝山殡仪馆服务中心主任周卫华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我们正在试点遗体防腐处理,这样逝者看上去跟生前差不多。”

刘蕊说,经过防腐处理的遗体可以承受轻柔沐浴。用沐浴液和剃须液都没有问题。尤其是面膜,有消毒、防腐和祛斑的作用。“人去世后,血液停留在一处,逝者的脸上会有斑。铺上面膜就可以恢复正常肤色。我们活着的人享受的按摩多是放松肌肉,但是为逝者按摩,多是按摩关节。”经温水洗浴又按摩后的逝者,关节柔软,不仅很容易穿衣服,而且面容栩栩如生。有位家属曾抚摸着沐浴更衣后的逝者的脸庞,带着笑对刘蕊说:“你看,他睡着了。”

沐浴更衣后的遗体常温停放在殡仪馆。遗体告别时,用普通粉彩上妆,而不是广告用的油彩,因此,容颜依旧。

守灵服务延长团聚的日子

周卫华告诉记者,清洗遗体其实是各地的风俗。但是,在咱北京,因没有“故人沐浴”这项服务,家人去世后,家属往往是拥挤在医院病床边,在悲恸、慌乱和恐惧中,草草为家人清洗身体,然后被直接推入医院太平间;再见到亲人时,就是短短的告别仪式;再见到亲人时,就是一捧灰。尤其是对于突然去世的亲人而言,这种司空见惯的告别方式根本不能释放家属悲伤的情绪。“生的时候轰轰烈烈,为什么死的时候草草收场?!”

从去年开始,八宝山殡仪馆试着改变“火葬场”的传统形象,探讨推出各种人性化的殡葬服务,不仅葬礼可以个性化,还试着引进“故人沐浴”服务、逝者防腐单独存放服务、“守灵”服务等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殡仪馆已开辟出“守灵厅”,为逝者家属提供一天至多天的“守灵”服务。守灵期内,亲人们可日夜与遗体聚在一起,缅怀追思,相互慰藉。守灵厅自2015年启用以来,已承办几百场守灵告别仪式。

清明时节,在老山骨灰堂,在八宝山人民公墓,很多工作人员都会看到有家属坐在地上,对着骨灰盒或者墓碑,絮絮叨叨一两个小时,甚至一上午。周卫华对北京晨报记者说,与其让他们对着空气说话,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多与遗体相处一段时间。人类有生有死,生来的不是“东西”,死去的也不是“废物”,都是生命,而遗体是生命最后的象征。殡仪馆推出的这所有的服务,其实不过是为了延长家属与逝者相处的时间。一家人围着面容安详的逝者,可以守候,可以说话,可以祷告,可以忏悔,可以许愿……这样,我们活着的人可以得到莫大的心理慰藉和活下去的勇气。

2024-10-25 13:07 点击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