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驻老挝大使:继续推动8·19交通事故调查与责任认定
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殡葬一条龙4008341834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时介绍说,老挝8·19交通事故的前期应急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后期梳理工作已经展开。
8月19日15时30分,一辆载有44名中国游客的老挝当地旅游大巴在从万象市前往琅勃拉邦市途中,在距离琅勃拉邦市约40公里处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事故致13名中国公民遇难,31人受伤。
事发后,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和中国驻琅勃拉邦总领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紧急协调老方军警医护人员、地方救援力量和中资企业、领事协助志愿者等开展救援。
8月24日晚,在车祸中受伤的最后5名伤员回到南京,被送往医院治疗。至此,这起事故中的31名伤员已全部回国。
事发一周后,就事故原因调查的进展,殡葬服务遇难者、伤者、家属安置的最新情况,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向澎湃新闻做出了回应。
姜再冬表示,对中老双方来说,应急、处置工作都是一个考验。
军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澎湃新闻:这次事故中老双方政府都很高效、迅速地投入到救援过程中,另一方面,在当地的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的人员和各界的志愿者都自发地参与到救援中,这方面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姜再冬:这次应急处置工作能取得这样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同本扬总书记互致口信,通伦总理、沙伦赛外长分别向李克强总理、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发去慰问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口信中强调为人民服务是中老两党的共同宗旨,要求妥善做好伤员救治和善后处置工作,体现了人民领袖爱人民的深厚情怀,为应急处置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注入了动力、鼓舞了士气。在两党总书记互致口信精神指引下,双方的伤员救治和善后处置工作进度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加大、效率不断加强。
为把两党总书记互致口信精神落实好,殡仪馆中国外交部立即作出全面部署,多位部领导作出批示,主管部领导直接指挥,外交部并同文旅部派出联合工作组来老穿梭协调。中老两军迅速出动,老挝军队第一批赶到事发现场,正在万象参加“和平列车-2019”联合演训的我军医疗队即刻由训转战,投入伤员救治和重伤员转运工作。民航局紧急启动航班保障任务。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迅速指示派出江苏省及南京市精干有力工作班子,逐家对接照料。老挝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占沙蒙和新闻文化旅游部部长波显坎分别赴医院探望,并指挥协调救援工作。中老党政军各部门密切协同、连续奋战,充分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精神。
令人感动的是,老挝华人华侨、中资机构、永珍善堂华助中心和各界志愿者迅速自发参与到救援工作中来,万象和琅勃拉邦两地先后有150余名中老志愿者主动承担医疗看护、翻译联络、家属照料、事故善后等工作,让伤者和家属切身感受到了无国界的温暖。感人的事例太多,丧葬一条龙只能简单举几个:多家中资公司免费为家属提供交通、通讯、陪护协助,工商银行陪护两位危重伤者的志愿者两天两夜没合眼,直到伤员平安登机起飞。有一位伤者患哮喘,自备药品遗失,医院没有对症药,志愿者跑遍全城购买送到医院救急。万象的东昌和地标酒店免费为家属提供食宿,负责送餐的志愿者每天早上六点即抵达餐厅将早餐打包送往医院,就是为了送到伤者手上时还是热乎的。除为伤者提供换洗衣物外,志愿者还细心统计了每人的鞋码,送去布鞋、袜子等生活用品。还有不留名的热心人赴医院献血、捐款捐物。这些细致入微的照料使伤员和家属备受感动,深切体会到在老中国人的团结,体会到华人华侨和祖国心连心,体会到老挝人民的友好纯朴。这再次体现了灾难无情人有情,白事公司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这次应急处置工作也有几个可以总结的方面。
一是快速,李志工总领事在事发当晚即赶到现场协调救援工作;第二天一早中老两军直升机即飞赴琅勃拉邦对伤者进行检查救治,并运送20位重伤员返抵万象;事发第四天即转运四位重伤员回国,第六天全部伤员及家属回国,为后续救治创造了更好条件。二是有序,使领馆联合启动应急机制后,各部门即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忙而不乱;使领馆、外交部和文旅部联合工作组、江苏省及南京市工作组相互协调顺畅,同老方协作密切;驻老挝使馆和老挝华助中心牵头在医院组建“事故接待协调中心”,分设6个小组,协调各方救援力量,确保这里的每个死伤人员家庭均有专人全天候协助。三是有力,丧葬服务公司这是我们多年来首次动用军机运送受伤公民回国,充分体现了国家实力的增强;东航连夜改装飞机,确保按计划执飞,特别是最后一批伤员中转昆明,衔接难度大,但实施效果好;老方每次都在1小时左右批准飞行许可,一路绿灯、保障有力。
在这次应急处置工作中,听到伤员和家属们最经常说的就是,衷心感谢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祖国的强大而由衷自豪,祝愿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驻老使领馆身处一线,两馆全体馆员为能做好这样的重大救援任务而深感荣幸,同时我们深知,殡葬礼仪服务这是职责使命所在,不能丝毫懈怠。我们将深入学习和发扬习总书记倡导的“我将无我”精神,继续做好善后处置未竟工作,积极推动落实两党总书记签署的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把外交为民的初心和使命贯彻好,把中国公民的利益维护好,把中老关系发展好。
遇难者遗体火化工作全部完成
澎湃新闻:距离8·19车祸已经过去一周的时间,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现在关于遇难者、伤者的最新情况和后续的工作重点?
姜再冬:8月24日,伤员全部回国;27日上午较早时候,遇难者的遗体火化工作已全部完成,所有遇难者家属带上遇难者的骨灰回国。外交部、文旅部联合工作组,江苏省、南京市工作组也于27日全部回国。遗体火化工作进行得较慢,主要是受当地风俗以及地方火化设施较少的条件限制。我们同老方商量后,认为哪怕进度慢一些,也一定要让遇难者有非常庄重的仪式,这是我们在遗体火化工作中把握的原则。在火化之前,中老双方会联合为每一位遇难者举行送别仪式。古言说,死生事大,对逝者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下一步,我们需要继续推进以下两项工作,一项是事故的调查和最终的认定。我们已经和老方提出了这个问题。上周,我和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副部长温吞在机场当面谈了这个问题,他是老挝政府成立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也参与事故的调查和认定工作。他表示,老方会尽快拿出科学、负责的结论,这对后续理赔等工作也很重要。
另一项是理赔。据了解,游客向旅行社购买过保险。使领馆会与国内一道,敦促有关旅行企业做好善后处置工作,为死伤者家属提供积极协助。
澎湃新闻:您刚才提到,现在中方在督促老方尽快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老方也成立了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委员会。关于事故原因的调查,是否有新的进展?大致会在什么时间通报?
姜再冬:我在琅勃拉邦时和琅勃拉邦省公安厅的负责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提醒他们抓紧搜集和固定现场证据,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目前万象方面在根据现场搜集到的证据,作进一步的分析论证,在他们通报后,我们会及时向国内报告。
应急、处置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对老挝同样如此。老挝在各方面的技术手段、物质条件仍然比较落后,我们在救援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我提出要求,注重效率同时必须是科学的、扎实的、负责任的。只有科学的、扎实的责任认定,对死者、伤者才是严肃认真的交代。
澎湃新闻:现在全部的伤员已经回到国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伤员回国之后,这边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姜再冬:重伤员在万象救治时基本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伤员回去后,国内安排了优质的治疗。目前,前方的应急、处置工作告一段落。就我个人来说,对事故造成这么重的伤亡,至今仍感到心情非常沉重。我们不愿再看到任何事故发生,但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不能把工作只建立在不再出事的美好愿望上,还是要强化底线思维,做最坏打算、争取最好结果。因此,我们要认真地梳理总结。当下重要的是分析造成这起事故具体的和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展开。同时,为了避免相似的情况再次出现,我们需要在这次救援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案例材料,为今后的防范和救助工作提供参考。
应明确告知游客安全隐患
澎湃新闻:关于这次事故的原因,有较多讨论集中在车辆质量问题、大巴的报废制度、公路的情况上等等,针对老挝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出现了很多讨论甚至争议。今后,中老双方是否会联合进一步保障和推进、维护老挝良好的旅游形象?
姜再冬:事故发生后,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应急工作完成后,我们正在认真地梳理下一步如何改进,尤其是在旅游安全方面能够推进哪些工作,其中就包括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车辆安全的检查、司乘技能的培训和提高等等。
另一方面,旅游安全信息也要及时传送给游客,首先希望我们的旅游公司和游客出行前能认真地阅读外交部及使领馆网站发布的提示信息。其次,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希望我们的旅游组织者能再把一道关,确定旅游路线时就要非常明确地告知游客。
这方面工作其实我们从今年年初就一直在做,今年是中老旅游年,我们希望大家都能高高兴兴出国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为此,我们和老挝的各个部门,包括旅游、交通、公安等部门进行多次会商,推动他们加强旅游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安全保障,有一些带有明显安全风险的项目要有明确告示,提醒游客注意。
在道路安全方面,我们要求老方要加强司乘人员的培训,对交通工具要进行经常性检查。除此之外,我们还提出餐饮设施要注意卫生。下一步,我们考虑请老挝主管部门和旅游公司一起,再做一轮全面的信息统计,并当面沟通,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
澎湃新闻:现在在中方不断促进、并投入力量到老挝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您认为中老旅游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姜再冬:这次事故尽管是偶发的,但对中老旅游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影响。就像我在上面谈到的,我们要从中深刻分析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加以改进,持续改善老挝的旅游环境,推动中老旅游合作更加健康地发展,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国人文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