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万金公墓节约土地生态安葬率仅占30%

清明节期间,前来万金公墓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4月1日至5日,万金公墓落葬骨灰300多盒,其中仅有十多座选择了草坪葬。今年,国家民政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草坪葬、壁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早在1998年,万金公墓就开始陆续推出壁葬、树葬、草坪葬等安葬方式,可选择这些安葬方式的市民至今仍屈指可数。

万金公墓节地生态葬率仅占30%

昨日,在万金公墓壁葬廊,前来祭扫的市民寥寥无几,尽管壁葬区有1832个席位,可大部分席位空空如也。“壁葬廊建成于1998年,现在才售出182个,使用率不到10%。”对于这种情况,在万金公墓业务室工作了7年的张黉一早已习以为常,虽然每每有市民前来咨询时,张黉一都会主推壁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可成效并不明显。“选择壁葬的大多属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或者没有直系亲属的。”

相较于壁葬的“无人问津”,草坪葬和树葬的“落寞状况”有所改善。在万金公墓树葬区,随处可见祭拜的鲜花和纸钱。张黉一说,现在墓区内的树葬穴位已经售罄,去年新建的近1000座草坪葬穴位已售出近200座。“很多市民觉得草坪葬和树葬能够入土,也有盖板,周围绿化好,价钱也合适。”

从1993年建立至今,万金公墓已葬入的1.8万座墓穴中,草坪葬和树葬的占比仅为30%。其实,万金公墓现在推行的草坪葬和树葬“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安葬方式。”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与上海等大城市的生态安葬方式相比还是大了很多。

 “厚养薄葬方为孝”

“入土为安、树碑立传,这是传统习俗。”对于安葬方式的选择,50岁的市民王女士觉得,要尊重老人的意愿。王女士还担心,如果选的墓地太寒酸,“怕别人说我们不孝。”和王女士持相同想法的市民有很多。对于这种心理,万金公墓负责人袁承波分析,这大多出于没有对长辈生前尽孝、去世后试图弥补,或者为了面子问题、以此体现家族的富裕、地位,以及希望借此体现自己的孝心等原因。

然而,随着公墓可开发土地的减少,公墓土地的日益紧缺,如何处理土地需求的矛盾将成为一大难题。“节地生态葬就是为后人留下生存之地。”市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任由丧葬方式无规划和无限制的发展下去,今后可能将上演死人与活人争地的情况。“如果现在的人不懂‘留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个道理,那么后代可能将面临无处生存的尴尬。”他认为,倡导“厚养薄葬方为孝”的理念,提倡在老人生前多多尽孝,身后事采用节约环保的方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多管齐下,传统丧葬观念正在转变

昨日上午,48岁的市民黄浦有志和亲人一道,在万金公墓树葬区为离世的姑姑扫墓。“安葬在这里环境好,也节约了土地资源。”无独有偶,当天市民张女士一家也将父亲的骨灰从老家迁入万金公墓草坪葬区。张黉一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数据:2014年万金公墓售出140座节地生态葬穴位,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变成274座。“今年一季度,销售了55座生态葬墓穴,比往年的情况都好。”张黉一说,目前选择生态葬的市民主要有几种类型:思想觉悟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老党员和老军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注重环保的知识分子,以及低收入人群。在他看来,虽然生态葬的发展“其路漫漫”,但仍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在万金公墓新规划的110亩墓地中,将划定20%—30%为生态葬区。“到时将按照大城市的生态葬区标准建设草坪葬和花葬等葬区,实现真正的节地生态葬。”

近几年,除了传统观念的改变,生态节地葬比率的攀升与国家的支持力度也密不可分。市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各区县(市)公墓已从今年开始成规模的修建树葬、草地葬、壁葬等生态安葬设施,并将建设情况和生态安葬率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和公墓的年检指标。“无法通过年检的公墓将成为非法公墓。”

与此同时,政府也出台了多种奖励措施。今年,市民政局规定:具有市城区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对象、优抚对象以及土葬对象自愿火化的,一律免收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其他具有市城区户籍的火葬对象,减免火化费用410元;对自愿选择生态安葬,即采取江河葬、花葬、树葬等不单独占地的安葬形式,给予每人1000元的费用奖励。“其他区县(市)也正在抓紧制定奖励措施。”

相关链接——

节地生态葬,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鼓励人们采取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土地、少耗用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主要包含树葬、草坪葬、花葬、江葬、骨灰洒散等方式。

2024-12-21 04:22 点击量:47